你如何養成這樣的思考邏輯?

預見未來─王伯達的思考力與全球五大浪潮


貿易保護、人才爭奪,吃掉你的荷包、剝奪你的未來選擇!
繼提出民國100年大泡沫、預見美元再起,這一次,王伯達要帶你一起練就未來最需要的生存能力──思考力,活用九塊拼圖思考術,拒絕權威綁架,從現在開始,自己掌握大趨勢!
電影「MIB星際戰警」裡,K告訴J:「一千五百年前人類以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五百年前人類以為地球是平的,而十五分鐘前你還以為地球上只有人類。」
錢是你的,未來也是你的,覺醒時刻已來到!
央行的外匯資產富可敵國不是一種經濟實力,政府提倡通貨膨脹只是減輕債務的藉口,如果我們繼續停留在匯率競爭思惟鼓勵出口,只會像義和團一樣妄想用肉身對抗西方船堅砲利,早晚會在全球經濟大戰中全軍覆沒。
貿易壁壘興起、1%與99%的對立、人才爭奪戰、科技交替下的大崩壞,以及小個體時代的來臨,將會是未來全世界最重要的五大浪潮。
我們的政府與企業是否已經作好準備?
身處這浪潮中的我們又該如何面對這樣的改變?
最後是乘風破浪或者被大浪淹沒?這中間的關鍵,就在於你的思考力!
唯有當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自主的思考,去判斷這一切的是與非,我們才有辦法知道我們該追求的是什麼,也才有辦法要求我們的政府改變這樣的政策。
別再害怕和別人想的不一樣、別再盲從、害怕挑戰主流與權威!請與王伯達一起,勇敢運用思考的力量,溫柔推翻這個僵化的社會,創造你所預見的未來。

你如何養成這樣的思考邏輯? 
常常有讀者問到:「你如何養成這樣的思考邏輯?」

我曾經試著用簡單的幾句話、淺顯易懂的案例或者條列式的清單來回答這樣的問題。然而最後卻發現,不論是上述的哪一種方法都無法完整的描述我的思考架構。

我認為一個好的思考架構必須要能夠適用在各樣的環境與議題,在這樣的條件之下,我們必須同時注重各種不同面向的影響,當然更不可忽略這些參數之間的交互作用。而在不同的環境與條件之下,更是要了解我們應該如何調整這樣的架構。

聽起來很複雜,對吧?

是的,我從來沒說過思考會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建構思考架構的過程就像在拼拼圖一樣,我們希望盡可能的拼湊出一幅完整的圖案。如果我們拼的愈多,就能夠愈接近完整的樣貌,但若我們等到蒐集完整的拼圖後才作出結論,那麼就很可能因此失去了先機。在這樣的取捨過程中我們免不了需要不斷的試誤,才能夠知道哪些拼圖是我們應該投放最多心思,而哪些又對於最後的結果會有決定性的影響。

專注問題的本質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老祖先的智慧永遠是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的。

如果我們只學習,而不去思考其中的道理,我們就會迷惘而忽略了本質;如果我們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產生迷惑而耗盡心力。孔子在2500多年前所說的話,到了現在還依然適用。

從現實的條件來看,我從不懷疑在亞洲的教育體制之下,學生們有可能會在學習上有所怠惰。然而在亞洲,更多的問題其實是發生在我們雖然學習了很多東西,卻不知道為什麼會如此,也就是落入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窘境。

在這樣的訓練之下,當我們遇到任何問題時,我們只能針對每一個我們所面對的狀況,來從我們腦中的資料庫找出相對應的答案。這種方式在學校裡面是相當管用的,特別是在考試的時候,因為學校裡所採用的幾乎都是有標準答案的評量方式。然而,出了學校之後,我們往往要面對的都是一個全新的題目,沒有標準答案可以遵循,習慣標準答案的學生往往會因此無所適從,這也是為什麼常常在學校裡成績很好的學生,出了社會以後卻不見得表現很好的原因。

如果我們習慣了學而不思,就會忽略了事物的本質,並且很容易讓我們模糊了焦點,而失去了判斷的依據。舉例來說,當我們在討論核能發電到底安不安全,是不是一種低碳且乾淨的能源之前,我們是不是應該要先討論我們現存的電力供給是不是足夠滿足我們的需求?當反對死刑的人權團體以誤判事件過多為訴求,因而呼籲廢止死刑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先把重點放在改善法院誤判的情況,而非直接把結論導向廢止死刑?

回到問題的本質,才能讓我們的思考更有效率。
問對問題,才能發掘本質

我們知道專注於問題的本質是重要的,那麼,要如何才能發掘問題的本質?

蘇格拉底的論證方式提供了我們一個思考架構,那就是不斷的提出問題,直到最後必然會有一個問題的答案是不再需要提出問題,就能確認它是正確無誤的,那麼這就是知識理論的基礎。
同樣的架構我們也可用來思考事物的本質與任何問題的解答,也就是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的問,直到發掘整個問題的本質。若我們的思考能夠直達問題的本質,那就可以更清楚的知道,我們所應該要解決的根本問題是什麼。舉前面棒球比賽的例子為例,如果我們的目標是總冠軍,那麼,我們的思考與提問方式應該是:
怎麼樣才能贏得總冠軍?贏得更多比賽。
怎麼樣才可以贏得比賽?得分比對方多。
怎麼樣才可以得更多分?愈多人回到本壘就能得愈多分。
怎麼樣能讓更多人回到本壘?不停的上壘就能夠持續的讓更多人回到本壘。
怎麼樣能夠不停的上壘?選擇高上壘率的球員上場比賽。

其實只要五個問題,就可以顛覆美國職棒大聯盟100多年來的篩選球員機制。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來的更為重要

因為解決一個問題需要的是技巧或者是技能,而提出一個問題,其實背後所代表的是一種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問題,這需要的是創造力與想像力。

例如在前述的棒球案例中,如果這位總經理一開始所問的問題不是「如何贏得比賽」,而是想要去解決「如何找到替代失去的主力球員」的問題,我相信直到現在他應該還是困在傳統棒球的規則當中,而無法從中尋找到不一樣的機會。事實上,當時與他合作的球探就是一直朝向解決「找到替代失去的主力球員」的方向去思考,但在他們的總薪資受限的狀況之下,是永遠也跳不出這個困境的。

又或者在前述美國牛的案例中,如果我們的問題始終環繞著培林究竟是不是瘦肉精?瘦肉精究竟有沒有毒性?這樣永遠也無法觸及關鍵的問題核心。我們很可能因此貿然開放,最後卻發現根本無法取得其他的經濟利益,又或者可能因為貿然的拒絕,而損失了可能的經濟利益。除非我們問了正確的問題,也就是「開放美國牛究竟讓我們換到了什麼?」,我們才能得到重要的答案。

提出正確的問題,我們才能夠一步步的進入到問題的核心與本質,也才能夠解決真正的問題,而這遠比解決眼前的麻煩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