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欲求、想法、認知錯誤和情緒

為什麼你無法致富

投資總是賺不到錢?其實,問題出在你心裡!
當你知道巴菲特買進某檔股票,你會跟著投資這檔股票?還是願意聽從他的建議,投資指數型基金?當你忙著搶進殺出時是否想過,你買進的股票,正是市場上「有人」賣給你的。對方可能是大戶、投信或外資,你確定自己的投資決策真的比較高明嗎?
看清投資決策背後的種種渴望、想法與情緒,剖析你對風險、報酬、貧窮、財富的定義,
了解年齡、性別、遺傳、性格和文化對你的影響,才能避免踏入自己設下的心理陷阱。
別忘了,投資獲利最大的敵人與貴人都是你自己。
你會發現,行為財務學對投資人的種種行為,提出叫人恍然大悟的洞見。認清這些認知偏誤,你將提高聰明決策的比率,在投資路上走得快樂而穩健。

我們的欲求、想法、認知錯誤和情緒
你是否注意到大部分電影都是虛構的?你一定注意到了。

你曉得電影銀幕上的人是演員,只是在假扮另一個人。你知道銀幕上的動作,是認知錯誤造成的,靠快速投射靜態影像,造成視覺上的幻象。有時你戴上滑稽的眼鏡,騙自己在平面螢幕上看到就是3D立體影像。那麼,為什麼明知有人利用我們的認知錯誤,卻心甘情願花錢買電影票去看虛構的東西?

答案不言可喻。因為電影觸動了我們的情感、增添愉悅,讓我們又笑又哭,享受與約會對象、伴侶、子女、朋友作伴的時刻。和同伴分享表現利益與情感利益時,我們更加享受看電影的時光。

投資世界不同於電影世界,因為事實和虛構之間並沒有清楚的界線。投資世界難得會亮燈散場,所以我們很難區辨事實和虛構,真相和認知錯誤。但是投資世界也有類似電影世界之處,電影不只提供事實的實利利益,投資也不只提供財富的實利利益。我們知道,交易頻繁的投資人犧牲了財富,但是他們可能從中得到良好的價值,享受如同買彩券可能中大獎的希望。交易人玩這場交易遊戲時,在電腦螢幕上追蹤股票,就像玩電腦遊戲追蹤英雄和壞人一樣,更增添幸福感。投資人也享受與其他投資人相伴、在投資俱樂部碰面、啜飲咖啡或啤酒,以及交換故事的社群感。

我試著說服晚宴上那位賓客不要交易日圓,但可能失敗了。也許我並沒有幫助他克服認知錯誤,學著把交易看成和更強的對手打網球,所以別去交易。或許我成功地幫助他克服認知錯誤,卻沒能勸阻他不要交易,因為他想要獲得交易遊戲的表現利益和情感利益,也就是獲得玩遊戲的樂趣和贏錢的快感。

情感利益會帶來狂喜、希望或自豪等正面情緒。恐懼、絕望和懊惱等負面情緒,則會以某種方式減損或增添利益。經常有人建議我們在做投資決策時,要理性、不要牽涉情感。但是這種建議既不可行,也不聰明。情感和理性相輔相成的時候,多於互相干擾的時候;而且情感和理性的互動,大部分時候是有利的,也往往極有必要。在需要採取行動時,情感會阻止我們陷入沈思,並強化我們必須學習的教訓。

懊悔是一種苦痛情緒,卻是位有效的導師。為了不智的選擇感到懊悔,會促使我們下次做出更好的選擇。額葉皮質受傷的病人雖不會感受到懊悔的痛苦,卻被剝奪因懊悔而學到的教訓。不過,情感有時會和認知錯誤交互作用,強化不好的教訓。即使賣出賠錢的投資會增加財富,認知錯誤卻使我們緊抱著不放,而懊悔的情緒會更強化這些認知錯誤:一想到賠錢的投資,悔意帶來的是磨人的苦痛,但是賣出賠錢的投資,實現虧損,懊悔就成了椎心之痛。怪不得我們都不願認賠殺出。

電腦沒有欲求,只會執行人類的欲求,不管那個人是程式設計師,還是一般使用者。IBM程式設計師設計出深藍(DeepBlue)和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Gary Kasparov)比賽西洋棋時,當然想贏。卡斯帕羅夫想贏的心情也不亞於IBM程式設計師,當他輸了以後卻說這場比賽不公平,要求再分高下,結果和另一版本的深藍打成平手。

電腦不會有認知錯誤和情感問題,而且絕對不會遽下結論,我們卻常這麼做。超級市場結帳櫃台的電腦,無法一下子跳出總金額。它們快速且有條不紊地列出一筆筆雜貨價格,最後才顯示總金額。但我們可能在腦子裡加總幾樣物品價格,也許選出最貴的幾件,然後估算總金額,馬上做出結論。除了在超市會這樣,我們也會觀察Google或者福特(Ford)等股票的價格,然後從一連串數字中發現上漲或者下跌型態,接著遽下結論,判斷股價下一步會走向何方。